7月26日,邢臺市新聞界第九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在邢臺市特殊教育學校報告廳舉辦,我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曹曉靜以《“80后”拓荒牛》為題,傾情講述了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的奮斗故事,榮獲活動一等獎。
“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來自全市新聞戰(zhàn)線的20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此次競逐。
每天清晨,視頻中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都會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行在寧紡產業(yè)園區(qū),他就是年近9旬的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
在寧晉,蘇老是婦孺皆知的改革創(chuàng)業(yè)功勛,在我國紡織行業(yè),蘇老是棵常青樹。1973年至今,白手起家,他把一個僅有23名職工、十幾臺布機的作坊式小廠,建成包含紡織、服裝、金融、釀酒、地產等16家企業(yè)的大型集團;把幾間潮濕簡陋的工人宿舍,發(fā)展成擁有近5000個家庭、2萬多名居民,學校、醫(yī)院、商超等設施一應俱全的寧紡大家庭。
和蘇老的初次見面是在2016年的春天,那年我初入職場,當時看到眼前這位八十多歲的老爺爺思維活躍、侃侃而談,我是驚訝又欽佩,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億萬身家、耄耋之年的您依舊在一線勤耕不輟?
1971年10月,時任寧晉縣棉油廠織布車間主任的蘇瑞廣親手安裝起我縣第一臺舊式1511型手換梭織機,織出了寧紡歷史上第一匹燈芯絨坯布。1973年,縣里決定在倒閉的火藥廠籌建棉織廠,望著遍地的荒草和時不時蹦出來的野兔,大家不禁質疑:一群門外漢、一堆破機器也能織出好布?
沒有碼布機,就在墻上訂釘子碼布;沒有打緯機,就用自行車圈代替;沒有漿紗機,就找來一口大鍋,腳踩手砸。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帶領工人們日夜奮戰(zhàn),僅僅一年多的時間,織機增加到30臺。就在生產勢頭蒸蒸日上時,一個尷尬的情況出現了,為落實國家火葬政策,原本建在棉織廠后院的寧晉縣火葬廠開始忙碌起來,每次有遺體送來都要縱穿廠區(qū)??粗h落到地上的黑灰,從此蘇瑞廣每天早晨多了一項掃院子的活兒,這一掃,竟持續(xù)了將近十年。
如今的寧紡,不但能看到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和蘇杭式的園林建筑,也可以感受到時代的發(fā)展脈搏,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利稅超億元。
2006年,泥坑酒業(yè)陷入了困境,上級希望蘇瑞廣能接過來。隔行如隔山,這無異于一次再創(chuàng)業(yè),很多人都勸他別趟這渾水。接,還是不接?他幾天幾夜沒睡好覺。最終,黨員企業(yè)家的責任感讓老模范做出新抉擇:干!還要干好!他勵精圖治,提出了“為父老鄉(xiāng)親釀一杯好酒”,帶領酒廠成功完成了整體搬遷,傾力打造了國家3A級景區(qū),誰能想到昔日瀕臨倒閉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酒文化產業(yè)園!
蘇老在心懷企業(yè)的同時,也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2016年7月,我市遭遇特大洪災,作為滯洪區(qū)的寧晉面臨著巨大壓力,他得知后,喊出“寧可停工停產,也要保證群眾安全”的口號,親赴抗洪一線,組織職工抗洪救災。積極投身邢臺市“百企幫百村”扶貧攻堅事業(yè),為巨鹿縣前無塵村投入幫扶資金190多萬元,建設服裝廠。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組織企業(yè)向武漢捐贈了價值近500多萬元的物資,同時還克服封村封路等困難,復工生產防護服面料650多萬米用于抗疫一線,彰顯了濃濃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半個多世紀以來,蘇老獲得的榮譽有300多項,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等等,他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改革開放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企業(yè)家座談會上指出:“把企業(yè)發(fā)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蘇老在財富和精神領域里留下的傳奇,不但潤澤了這片熱土,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寧晉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和美麗綻放。
“我們都老了,未來還要靠年輕人,你們一定要擔負起時代的重任??!”這是采訪中,蘇老最常說的一句話。每每凝視這位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的老人,作為90后的我總能感受到這位“80后”內心的強大力量,“風吹雨打不回頭,力瘁筋摧無怨尤;何必計較鞭加背,此生愿作拓荒牛。”這股力量將不斷激勵著我們奮勇奔跑、邁向遠方!